陳肇雄認為,未來的工業互聯網建設首先應促進工業的提質增效升級,通過全面互聯互通,實現工業生產的資源優化,催生大規模個性定制、網絡協同制造、服務型制造、智能化生產等新模式、新業態,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。“此外,還應支撐工業數字經濟發展,實現多元化數據的廣泛匯聚與深度挖掘,構建全新的工業制造和服務體系”,陳肇雄表示,工業生產的安全問題同樣不能忽視,應通過更為可靠的鏈接和更為先進的平臺,進一步加固工業安全生產的保障體系。
據了解,所謂工業互聯網是全球工業系統與高級計算、分析、感應技術以及互聯網連接融合的結果。在工信部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余曉輝看來,工業系統的跨設備、跨廠區、跨企業、跨產業鏈的全面、深度互聯是工業互聯網實現的基本要素。
“我國制造業供給結構錯配最突出的表現,就是明顯的供需不平衡,導致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較為嚴重”,首都經貿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表示,工業互聯網最大的優勢,就是以互聯網為媒介,實現不同企業、行業不同技術階段的匹配,使得產銷對接,工業生產更有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