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遠程“打理”家里的菜
和一般人概念里會走路、會說話的仿人行機器人不同,“種菜機器人”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模樣,它是一款人工智能的自動化小型設備:外形是一個玻璃箱,箱內底部裝有帶了小孔的白色的托盤,各種蔬菜種子撒播后,就從這些小孔中發芽、生產。
廣東機電職院信息學院物聯網專業大三學生聶煥輝,是“種菜機器人”研發團隊的負責人。他介紹,這些蔬菜全部用水培的方式種植,箱內安裝了一些供水、溫控等自動裝置。人們可通過手機、電腦,對種植的蔬菜進行補水、補光、施肥和溫度控制等,“即使主人在外出差回不來,一樣可以遠程打理蔬菜。”
截至目前,“種菜機器人”已嘗試種植20多種蔬菜,主要是葉菜類,如菜心、通菜、芥菜等,因蔬菜的品種不同,每茬蔬菜的生產期也各有不同,從10多天到60天不等。如生菜,周期要40天到60天。“菜的味道我們嘗過,很甜,不比市面上的有機蔬菜差。”
研發設備實現“田園夢”
為何會想到研發這樣一款設備?聶煥輝說,他上大學后發現,身邊很多人都有一個田園夢,希望有空時種種菜,但因為居住環境的限制,在家種菜很難實現。結合自己所學的互聯網專業,他萌生了一個想法:研發一款人工智能的自動化小型設備,讓人們在家里也能種菜。
對于他的這個夢想,學校非常支持,并正式立項為創新創業項目,不但安排了指導老師,還找了來自電子、軟件開發、設計等專業的7名學生一起,組成研發團隊,“種菜機器人”項目組應運而生。
“種菜機器人”種出來的菜,品質如何?指導老師李志斌表示,曾經就此做過對比試驗:在室內同一天、用同樣的肥料,種植兩份蔬菜,一份人工打理,一份機器人來照顧。培育了40多天后,前者只長到10厘米左右、菜桿纖細;相比之下,機器人種的蔬菜不僅高大不少,而且蔬菜長勢良好、更為健康。
最快明年4月量產面市
聶煥輝表示,目前城市流行陽臺種菜、天臺種菜等,相比之下,機器人種菜實現全水培種植,沒有土壤、臟亂等困擾,種植便利不說,由于可采用全光譜24小時照明,種菜生長更快。
這樣的種菜小能手,何時能進入普通家庭?據了解,目前團隊正在研究第二代產品,將在空間設計上更加節約,可放置在家里的陽臺、客廳、廚房任何一個空間,并可以層層疊加。另外,種植的蔬菜種類也會增加,甚至可以種植番薯、水果等,營造家庭的“綠化角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