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目前我國農機化發展的數字來看,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縮小,但是在發展的內在質量上,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?,F在,日本水稻的插秧和收割機械化程度各為99%;谷物干燥機械化程度為98%;蔬菜生產機械化程度已經很高,尤其是蔬菜的種植機械化。未來我國農機化的發展,在提高數量的同時,還應該同步提升發展的質量。
我國農機化發展的內在質量不高,主要體現為發展很不平衡,農機作業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和明顯短板。從機械化的數字上看,馬鈴薯種植與收獲、棉花采摘、油菜種植與收獲、花生種植與收獲、甘蔗收獲、雙季稻區插秧的機械化率仍然較低,大都在30%以下,甘蔗收獲機械化率甚至還不到5%,糧食產后烘干基本上處于剛剛起步階段,亟待重點突破。從機械化的質量上看,農機農藝結合不夠緊密,農機作業方式總體比較粗放,精準化、標準化、高效化程度比較低,田間植保大多還是采用簡易背負式植保機械,亟待整體提升。面向經濟作物、林果業、現代畜牧業、農村能源環保方面的機械化還比較薄弱。
全程農機化發展中存在的每一個短板,都是當前農機化發展主要矛盾所在,也是未來推進全程農機化發展所面臨的重點和難點。今后一段時間,必須堅持問題導向、目標導向,從薄弱短板環節入手,對標補短,加快推進糧棉油糖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,促進農業機械化向全面機械化、高質高效機械化轉型升級。